您现在的位置: 河北红薯秧苗地瓜秧苗河北红薯淀粉批发18630323378  >  供求信息  >  “甘薯之乡”的华丽转身

供求信息

“甘薯之乡”的华丽转身

2023-09-20

 

“甘薯之乡”的华丽转身


甘薯自清咸丰年间引入卢龙县,至今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,甘薯产业已成为卢龙县农业**大主导产业。1996年卢龙县被国家特色产业评审**会命名为“中国甘薯之乡”,被国家特产名乡大典编篆**会以“中国甘薯名乡”列入《中国特产名乡大典》;1999年被省委、省**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;2004年“卢龙粉丝”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;2006年卢龙甘薯产业集群被河北省委、省**确定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。卢龙县薯制品以品种多样,质地上乘而闻名。


    旱涝保收,遍地栽满“黄金薯”


    卢龙独特的地理结构和气候条件,让甘薯这种生命力极强的作物得以生根,这种让卢龙人称作白薯的作物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。“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是吃着白薯长大的,挨饿那年代,这小小的白薯可是救了很多人哪!”卢龙县燕河营镇下兴隆庄村90岁的胡广财这样回忆。


    “卢龙甘薯有白瓤甘面的,一碰掉渣;有红瓤甜软的,软若糖稀。捭一块往墙上一摔,直到干硬如铁也掉不下来,你说那糖份有多高。”卢龙鹏强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连仲说。  


    在建国初期,卢龙县甘薯栽培面积只有10余万亩,鲜薯单产不足1000斤;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薯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左右,单产水平达到1000公斤;到80年代中期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该县确立了开发利用甘薯资源的发展方向,甘薯种植面积以每年万亩的速度递增,90年代初期达到30万亩,到本世纪初已达到34万亩,总产超6.5亿公斤,可供当时全国每人一斤。


    难怪卢龙人常说,别拿白薯不当干粮!


    淀粉及粉条加工始于30年代,解放后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,粮食产量不断提高,促使甘薯向深加工迈进。80年代后,实现了加工生产机械化,加工效率大大提高,产品类型主要以食用型为主,包括精制淀粉、粉条、粉丝、粉皮、薯脯等品种。其中,粉条、粉丝加工逐渐形成规模,以品种多样,质地上乘,在国内有相当的**度和影响力。

推荐信息

分类

热门产品